您好,欢迎进入宁夏大学党委统战部

宁大主站|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委员风采|自治区政协委员李星:从贫困山区走出的数学家
2020-12-04   华兴时报

李星,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党委书记。他先后荣获“宁夏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民族地区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在国际数学领域,他首先提出了“解析函数边值逆问题”,并给出了其数值解法。在国内,他首次应用解析函数边值问题和奇异积分方程的理论研究全平面应变问题。谈起他取得的诸多成就时,李星淡然地说道:“成绩和荣誉都是过去的事,我做的都是教师应尽的职责。现在到了管理岗位,看到自己带的研究生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这比我自己做课题更有意义。”

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李星在小组讨论中就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出意见建议。

坚定的求学之路

李星,1964年生于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家乡的贫困给童年的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外打工的父亲每月十几元工资全部补贴家用,母亲独自在家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抚养着他们兄弟姐妹5人。年幼懂事的李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时至今日,李星还清晰地记得他和兄弟姐妹们挤在油灯下写作业的场景。“学校条件差,路也远,留不住老师更留不住孩子。每天上学我都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冬天最难过,手脚都冻得和馒头一样。”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父母坚持让孩子们读书,通过努力,兄弟姐妹都走出了大山。1981年,李星如愿考上了大学,就读于宁夏大学数学系。当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课堂,这位普通农家子弟对数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1985年,李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习,并顺利考取了我国著名数学家、武汉大学教授路见可的硕士研究生。在武汉大学,李星的学习更是进入到了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为了能抢到图书馆的座位,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在宿舍里点起蜡烛或者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如痴如醉的学习。甚至有一次,他埋头在资料室里查找资料,忘记了作息时间,管理员下班的时候也没有发现,直接把他锁在资料室整整一晚。次日清晨,管理员上班后才发现他,而他仍然在看书学习。“我一直都提倡要多读书勤思考,反对读死书死读书。”李星说,在大学读书时,为了及时了解数学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他利用各种关系,主动求教各国的学者或数学家,想方设法获得国际上最新的学术资料,仔细研读。同时,他笃定地认为兴趣是求知的第一良师,并始终对陌生数学学术领域保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不断地在学报上发表一些对于数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这为他日后取得种种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数学的不懈追求

1988年,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李星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母校宁夏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当时,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李星,白天在讲台上授课,课外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夜里,他坐在宿舍桌前认真备课,及时捕捉最新学术信息,以备研究之用。那段日子里,他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艰苦的学习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他依然坚持徜徉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并取得了一项项丰硕成果。“在当时,双周期平面弹性问题是一个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但极难解决的数学课题,也是国际热门课题,很多学者都对它望而却步。”李星介绍,世界著名数力学大师、前苏联科学院院士Muskhelishvili曾为自己未对这个数学课题的研究给出数值结果而深表遗憾。为了不让自己也有相同的遗憾,李星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更是充满了热情。为了攻克难关,他经常忘记时间,胃疼时,就一只手按着胃,一只手进行演算。疼得太厉害时,干脆用桌角顶住胃,半爬在桌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星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并被自己的导师路见可誉为“深入的研究,创造性的成果”。路见可说,李星的研究将这一问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此类问题的研究寻找到了一个出口。作为学校里科研课题主要成员或主持人,李星在1991年至2003年,共参与完成或主持完成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力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等收录,还在德国出版专著一部。1992年,他在国际数学领域首先正式提出了“解析函数边值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994年,30岁的李星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次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如今,已经56岁的他,作为宁夏大学党委书记,回忆起这些过往,依然非常感慨。

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李星(左一)与其他委员谈论有关提案的准备情况。

爱国赤子心

1997年,李星获得德国奖学金,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并且攻读博士学位。仅用15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这样评价他的论文:“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博士论文,这是个例外。李星之所以成功,因为他有这样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他是一个刻苦勤奋的科学家,我可以肯定,他在将来一定能够获得诱人的成果,成为一个领头的科学家。”获得博士学位后,德国一著名研究所邀请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面对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和科研条件,他婉言谢绝了,提前携妻儿回国,投身到建设祖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他心里明白,祖国需要他,家乡更需要他。2002年,他又一次获得英国奖学金并应邀到巴斯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按计划访问时间为1年,但他提前半年完成主要工作回国。18年后,再次提起他这两次出国访学的经历时,李星说:“出了国才懂得什么叫爱国,离开家乡才知道家乡更需要人来建设。外国的生活、工作条件固然很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是宁夏的这片水土养育了我,我是农民的儿子,决不能忘本。”2003年在李星的记忆中格外特殊。这一年,他获得了国家六部委授予的“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殊荣,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对他们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些获奖者中,李星是来自宁夏的唯一代表。如今,提起这段经历,他都为自己是一个宁夏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年来,李星主要担任的是学校的领导职务,但依然会在制定相关政策、选择研究课题和方向,申报项目、筹措经费、培育基地、建立学术梯队等诸多方面倾注大量心血。担任政协委员后,他又专注于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域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很多提案都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整个社会普遍形成了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是我特别欣慰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要努力奋进,今年我们要确保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李星坚定地说。

上一条:光明日报:“驯草教授”伏兵哲:提得起笔头,挥得了锄头
下一条:华兴时报:委员履职|刘明:发挥专业特长 积极履职献策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