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教育,根本在教师。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发展空间受限、知识更新不及时、培训不够等问题普遍,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协商报告》也指出:“农村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学科前沿少,部分培训理论脱离实际,系统性不够,现代教学方法讲授不多”。
提高教师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建议《协商报告》增加以下内容:
(一)鼓励农村教师提升学历水平。设立农村教师学历提升专项资金,对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给予相应资助,以调动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支持师范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师范生学历教育与教学需求有效对接,教师个体发展与教育整体发展有效对接。
(二)大力开展农村教师分层培训。密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情境体验式培训,让教师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根据教师执教时间,分层按需开展培训,如新入职教师,应侧重备课和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应用;对中青教师,应注重教育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对老教师,重点是教学风格树立和教学思想形成。
(三)科学评价农村教师培训效果。科学设置培训效果评价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教学效果评价为主,考试、论文为辅。建立专业评审团队对参训教师的参培质量打分、评价。
(四)发挥参训教师的引领示范效应。建立教师参加培训后,及时向未参训教师传授经验的机制,通过交流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案,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五)改革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标准,加强对培训人员、教学骨干的培养,打造承载高质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平台。
(六)建设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开展在线教学研讨,与全国同行开展同步备课、授课等交流互动。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农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
(七)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培训经费。修订城乡教师培训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区外培训经费标准。增加农村教师参与高层次培训的频次。财政核定培训经费应以“师均”为标准,按照教师数量确定培训经费总量。制定校级培训、市县级培训、自治区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和区内培训、区外培训经费划拨标准。